开放发展

交通枢纽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深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已基本确立。

  海港 

  深圳港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2018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73.59万标准箱,增长2.09%,位居全球第四,共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23条。深圳港总体分为“两翼、六区、三主”。其中,“两翼”包括东、西部两大港口群,“六区”指东部的盐田、大鹏港区和西部的南山、大铲湾、大小铲岛和宝安港区,“三主”指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体现深圳港核心竞争力的盐田、南山和大铲湾三大主体港区。共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5个,国际友好港25个。

  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华南区集“海陆空铁”于一身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可停靠全球最大邮轮。2016年11月,蛇口邮轮母港开港。2018年,共停靠国际邮轮178艘次,出入境旅客接待量增长93%。

  空港 

  深圳机场被国家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2018年,旅客吞吐量4934.92万人次,同比增长8.2%;货邮吞吐量121.85万吨,同比增长5.1%。2018年底,深圳机场入驻运营航空公司46家,客运通航全球168个城市(国内119个,国际45个,地区4个),新增伦敦、巴黎等15个国际通航城市,国际航空旅客增长34%。

  铁路 

  深圳是国家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的开通运营,深圳境内初步形成了“双十字”铁路线路布局。铁路运营总里程约180.48公里,其中,广深港客运专线47.8公里,厦深铁路46.48公里,广深铁路24.0公里,平南铁路41.5公里,平盐铁路20.7公里;形成了“二主三辅”铁路枢纽布局,其中“二主”为深圳站、深圳北站,“三辅”为深圳东站、福田站、坪山站。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从深圳市中心抵达香港九龙的时间缩短至14分钟,深港两地的要素流动将更加快捷,深港1小时生活圈已形成。

  深港合作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 

  2017年1月3日,深港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在河套地区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深圳在毗邻河套地区的深圳河北侧建设“深方科创园区”,携手香港共建具有集聚力和协同效应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以更好发挥深港各自优势,达到“1+1>2”的协同效应,努力成为国家离岸创新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深港跨境深度合作新支点、国际化创新合作新平台,助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港青年交流合作 

  深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地缘区域优势,聚焦深港青年发展需求,在深港青年实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深耕细作,打造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双创平台,引进香港创业团队176家,融资额累计逾15亿元;连续4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累计提供2000余个实习岗位,接待2万余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连续2年举办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日、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等品牌活动,增强港澳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推动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港民生合作 

  作为服务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的先锋城市,深圳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深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增进两地民生福祉。教育方面,我市是第一个出台允许港澳籍适龄儿童入读公办学校政策的内地城市。医疗方面,内地第一家采用“香港模式”运营的公立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于2012年投入使用,是深港医疗合作的标志性成果。该医院试点的“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目前已有超过9300人次凭券在医院享受医疗服务,获得广泛好评;内地第一家香港独资专科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2013年开业,将国际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成熟的港式服务引进内地,并已于2018年在香港挂牌上市。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于2015年4月27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片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含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借助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优势与经验,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作用,整合深港两地资源,集聚全球高端要素,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专业服务、港口服务、航运服务和其他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推进深港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2018年完成前海城市新中心规划优化,实施城市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产城融合、减量提质、山海统筹、宜居优先,推进功能与环境“双提升”工程,开工妈湾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开展深港合作专项行动,港企总数突破1万家、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对前海税收贡献近1/4,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业,新华养老保险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深港基金小镇投入使用,前海青年梦工场新引进港澳青年创业团队31个。出台加快前海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措施,11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前海开发开放成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45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开放型经济

  率先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政策措施,企业开办时间从9天缩短至4天,出口通关、外商登记备案时间分别压缩69%、60%,企业出口退税时间压缩20%,12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一小时办结,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由原来的267个工作日减少到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33个工作日以内。营商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全年新设立企业29万户、总量增长11.6%。新增上市公司16家,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26家。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近1.2倍,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增长11%,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18%。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额增长9.9%,建成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加快推进巴新拉姆二期水电等项目,深越海防合作区一期工程完工。

  对外交流

  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2018年,深圳共接待各类重要外国来访团组396批3689人次,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日本众议院议长大岛理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基思?罗利、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等。深圳圆满完成上述重大外事接待任务,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发展成就,讲好深圳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有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确保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 

  2018年5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在深圳成功举办,专题会议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第四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第二届中拉政党论坛和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致贺信,专题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和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展,共有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7个政党和组织的503名政党领导人参加了23场会议和20多场双边会谈。

  国际友好城市 

  深圳目前与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城市(地区)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包括美国休斯敦市、巴西圣保罗市、德国纽伦堡地区、法国维埃纳省、日本筑波市、柬埔寨金边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多哥洛美市等,国际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布全球,逐渐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对外交往网络体系。深圳不断推进与国际友城在经贸、文化、科技、职业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引进城市发展所需高端资源,推动深圳对外交流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深圳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电:13603096781